期刊简介

本刊创办于1982年,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教育科学研究刊物。本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集导向性、学术性、研究性、应用性于一体,全方位服务于中医药教育事业。其读者对象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等中医药学校,中医药函大、夜大、社会力量办学的师生和自学中医者;以及进行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各级中医、中药、科研人员和准备参加中医药自学考试人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医教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82-4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03-305X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199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评比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教育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教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82-449
  • 国内刊号:1003-305X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评比三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医教育杂志2014年第4期文章
  • 浅谈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指标对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指导作用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刚刚完成的第三次学科评估工作,评估在总结前两次经验的基础上,强化了质量意识,淡化了规模和数量,使得评估更能反映学科的内涵和质量,体现了我国高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引.通过对本轮评估重要评价理念和评价指标转变的分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科考评及制定发展战略与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赵慧辉;单娇;王娟;王伟 刊期: 2014- 04

  • “基于学习行为与过程”的学绩评定模式探索

    学绩评定模式在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发挥着许多重要的作用,是教师为改进教学、学校行政决策的主要依据.“基于学习行为与过程”的学绩评定模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量化评定模式的,有助于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质性评定模式.它以课外阅读、网络论坛、书评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评价学生学习行为与过程,经实践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杨贵珍;缪珠雷;姜昕;郑月娟;王莉新;孙锦霞;刘丹;王易 刊期: 2014- 04

  • 代入感在中医临床见实习带教中的作用

    在临床见实习带教中医药院校学生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类似的2种情形:一种是“批评学生这样简单的问题或者操作都居然不会”,另一种是“放手又放眼”.从而否定学生,或者放任学生.这都是医学教育中的大忌.我们要认识到此种情形的危害性,就要在教育心理学中,认识代入感.1代入感的概念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AlbertEllis)认为:我们对他人表示认同,是因为在客观上他人的遭遇与我过去、现在、未来的遭遇有若......

    作者:张旗 刊期: 2014- 04

  •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

    书目数据库是图书馆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特色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本馆特色的可供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库,是使用广泛、频繁的一种工具.由于书目数据库是反映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加之学校网络化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因此建设书目数据库也成为图书馆服务工作向更高层次延伸拓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李宏;张蕙;史学红 刊期: 2014- 04

  • 践行大学使命 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思考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又有了进一步阐释.高校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助推器”,在教书育人中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多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学校专业特色优势,将文化建设融会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全过程,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中医药文化,担当起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学使命.......

    作者:肖连宇 刊期: 2014- 04

  • 九年制岐黄国医实验班中医诊断学教学特色

    九年制岐黄国医实验班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首次推出以9年直博为特色的教学实验班,在全国尚属首例,也是我校学制长、培养要求高的班级.通过9年的学习,直接获得博士学位,终目标为培养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的中医药临床精英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无论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时数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和教学内容的教授上,我们都进行了深入探索、改革和提高,具有不......

    作者:杨毅玲;薛晓琳;王天芳 刊期: 2014- 04

  • 香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对香港地区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尤其是中医药教育在香港大学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和未来展望进行了阐述.依托国际著名综合性大学香港大学的办学优势,参照国内中医药教育经验,在香港大学建立了标准化、正规化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又根据香港地区特点,在上述中医药教育体系中掺入了香港社会和国际社会的需求.随着334教育改革的推行,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引入了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本土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并对中医药教育本土化和国......

    作者:冯奕斌;黎磊;劳力行 刊期: 2014- 04

  • 中医“本、硕、博”不同层次人才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探讨

    就当前中医本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过大,课程体系中中医专业课程比例偏低,本、硕、博各阶段中医学科课程结构体系与知识层次不清,内容重复,忽视中医情感目标教育等问题,从现代大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目标要求和中医学科特点进行探索分析,提出将中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中医教育首先要完成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三基”标准和学科知识结构与层次的划分;本科专业目......

    作者:安冬青;周光 刊期: 2014- 04

  • 微课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微课可克服学生接收能力相对较差的特点,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教师备课应体现“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的教学理念,学生听课应注重“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微课主要解决教与学相互矛盾的问题,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作者:杨杰;乔永平;王金权 刊期: 2014- 04

  • 浅谈师承教育下的跟师学习体会

    2012年8月,笔者有幸成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学术继承人,师从旴江医学流派妇科名家傅淑清教授.傅师祖籍江西樟树,1944年出生于三代中医之家,1967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后一直致力于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傅师曾为第三批、第四批、现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旴江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名中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傅师是......

    作者:孟萍;傅淑清 刊期: 2014-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