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创办于1982年,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教育科学研究刊物。本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集导向性、学术性、研究性、应用性于一体,全方位服务于中医药教育事业。其读者对象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等中医药学校,中医药函大、夜大、社会力量办学的师生和自学中医者;以及进行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各级中医、中药、科研人员和准备参加中医药自学考试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医教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82-4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03-305X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199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评比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医教育杂志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82-449
- 国内刊号:1003-305X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199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评比三等奖
- 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创办于1982年,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教育科学研究刊物。本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集导向性、学术性、研究性、应用性于一体,全方位服务于中医药教育事业。其读者对象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等中医药学校,中医药函大、夜大、社会力量办学的师生和自学中医者;以及进行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各级中医、中药、科研人员和准备参加中医药自学考试人员。
1 文题 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要能概括文章的主旨,一般不超过20个字,最好不用标点符号和副标题。
2 署名 按顺序写清楚每位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及所在地邮政编码并在文末附第一作者的性别、年龄、学位、职称,是否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联系电话, email地址。
3 摘要 论文超过3000字者,需写中文摘要200字左右(尽量提供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应叙述完整、清楚、简明,尽量用短句子并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注意删繁从简,第一句避免与题目重复。
4 关键词 论文均须标注3~8个中文关键词(尽量提供英文关键词)。
5 中图分类号 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执行,也可不做标注。
6 文章内容 文章立题要有新意,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稿件须加盖单位公章。资料要真实可信,经得起重复验证。如系各级科研基金资助的课题文章,请标注课题名称和编号。论文课题如若获奖请及时反馈我刊。来稿要求文字准确、通顺、精炼,重点突出,层次分开,但不宜过细,只需1,1.1,1.1.1三层。名词术语规范,标点符号正确。
7 图表 图表要精选,应有自明性。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及文字表述重复。建议采用三线表。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和表。
8 计量单位 严格执行GB3100~3102-93规定的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或西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
9 参考文献 按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只著录最必要、最新、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内部文件和资料、二次文献不宜作参考文献引用。不论引自期刊或书籍,作 者超过3位时须列出前3位作者姓名,每位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后加“,等”。文内于引用处按顺序在右上角注明,文后对应列出其出处。参考文献例:引用文献序号 作者名.文章名.出处,出版年,卷次(期次):引用起止页码。
中医教育杂志影响因子
中医教育杂志发文量
中医教育杂志总被引频次
-
实验针灸学中针灸免疫调控机理的讲授方法探讨
在讲授针灸对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作用及机理这一部分内容的过程中,笔者认为,简单地罗列针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关键是如何既要让学生掌握针灸免疫调节作用的广泛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又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针灸作用发挥的机制与途径,这样就不会使学生感到零乱、条理不清,从而加深对针灸免疫调控机理的认识.......
作者:袁红;宋颖;欧翔;稽波 刊期: 2006- 06
-
以新的理念推进中医药院校的发展与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全球化和经济知识化的到来,特别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必将进入一个更新的时期,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中医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作者:王军;祝恩智;孙振山 刊期: 2002- 05
-
全科医师培训之我见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逐步增加,在中国实践全科医学,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未来的医疗服务应逐步转向以全科家庭医疗为主,倡议21世纪各国全科医生应占医生总数的1/2或更多[1].全科医生在提供预防保健服务、降低医疗费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大限度地满足公众追求健康生活的需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已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医学界......
作者:刘敏 刊期: 2011- 05
-
中医临床后期教学模式的研究
注重中医学专业特点,从多方面、多渠道对中医临床后期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既继承中医传统,又适应中医发展的临床后期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自然地融为一体,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密切结合在一起,全面系统地开展中医临床后期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本科学生中实行导师制,开展床边教学.......
作者:戴其舟 刊期: 2004- 02
-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温病教学中的运用
温病学是中医学的主干课程,温病的辨证理论和治法方药不仅其自身具有很强的临床实践价值,而且对临床各科的辨证与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且兼具基础学科的性质,是一门由经典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学科[1]。其理论精深,学说纷呈,历来被认为是培养中医辨证论治思维能力的必修课。然而,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未能充分体现其学科双重性的特点,而案例教学法具有互动性、生动性、引导性等优势[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作者:王上;刘林 刊期: 2015- 02
-
《阅片日志》在骨伤科实习带教中的作用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临床学科,随着中医临床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如何提升中医骨伤科学学生的临床专业技能,是中医骨伤临床实习带教的重中之重[1].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综合骨伤人才,笔者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制定《阅片日志》临床带教模式,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一平;卢敏;邝高艳 刊期: 2016- 04
-
多媒体模拟人系统临床教学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多媒体模拟人系统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3个年级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同时,进行心肺腹计算机模拟人1周培训.结果在心肺腹听触诊专项上机考试和教师考试中,实验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媒体模拟人系统在临床教学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郭承伟;吕璐;田财军 刊期: 2006- 06
-
亲情教育高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
亲情是近年来备受重视的话题之一.新世纪新形势对高校德育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德育教育要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的地位,延伸德育教育的目标.拓展德育教育的内容,开辟德育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学校亲情教育的有关问题,寻找创新高校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取得有情胜无情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推行亲情教育所期望达到的德育境界.......
作者:何迎春;吴新颖;田道法 刊期: 2008- 05
-
刍议《服务贸易总协定》对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影响
的生效,给我国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与国际中医药界的交流,加强跨学科课程建设,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及临床基地的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多学科知识交叉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
作者:戴其舟;刘扬;魏立家;张红;唐晓颇 刊期: 2004- 06
-
留学生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反思执行教学计划中出现的问题,探讨适应北京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学习发展的课程管理制度,提出留学生本科阶段课程设置的新思路,即建立科学化留学生本科核心课程体系、健全选课大平台、实现课程考核管理刚性与柔性的统一.此外,消除多元文化差异带来的培养质量上的不同,使本科留学生有统一的培养质量规范,确保较高的培养质量水平,这是推动我校本科留学生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
作者:崔莲;祖娜;刘飞;邓宇 刊期: 2010- 03
动态资讯More >
- 1 以知识点为导向的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思路探析
- 2 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思考
- 3 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现状谈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
- 4 运用中医内科病案教学提高学生诊疗能力
- 5 中医临床经典导读课程教学之探讨
- 6 中医“本、硕、博”不同层次人才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探讨
- 7 中医药高等教育传承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 8 多媒体模拟人系统临床教学效果评价
- 9 中医学专业临床课程小组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 10 西医内科学病例引导式为主创新教学模式的初探
- 11 在中医伤科学教学中开设实验课的实践与体会
- 12 新世纪临床中药学发展的思考
- 13 加强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 14 中医外科学术语标准化及规范化探讨
- 15 新医改背景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 16 谈中药学层次递进教学思路
- 17 从传统师德观念探究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德教育问题
- 18 外国留学生中医临床翻译实践
- 19 谈中医药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20 香港浸会大学内经课教学特点及分析